发布日期:2025-07-04 21:01 点击次数:178
我军神级军事天才股票买卖加杠杆操作,只有一人,他就是毛主席。其他只能是名将!
一、四渡赤水:3 万人在 40 万敌军夹缝中跳 “芭蕾”,林彪从质疑到叹服
1935 年 1 月,遵义会议刚确立毛主席的领导地位,中央红军就被 40 万国民党军围在川黔滇边境。彼时红军仅剩 3 万人,湘江战役的惨烈尚未褪去,蒋介石在重庆督战,扬言要 “聚歼共军于长江以南”。
毛主席接手的是一盘死棋。但他做的第一件事,是让部队扔掉 “搬家式” 行军的辎重,轻装西进。当红军佯装北渡长江时,川军主力悉数压向赤水河岸,毛主席却突然率部折回贵州,一渡赤水后直奔云南扎西。此时滇军担心老家被端,急调部队回防,毛主席又趁黔北空虚,二渡赤水杀回遵义,歼敌 2 个师 8 个团 —— 这仗打得桂军将领白崇禧直咋舌:“毛泽东果然厉害,我们离得远都跟不上他的节奏。”
最绝的是三渡与四渡。毛主席故意让小股部队大张旗鼓北渡赤水,在茅台镇留下大批 “渡河器材”,引得蒋介石亲自飞抵贵阳指挥 “围剿”。当国民党军主力全部扑向川南时,红军主力却在夜色中第四次渡过赤水,从贵阳城边擦肩而过。当时蒋介石正在贵阳督战,身边仅有一个团护卫,吓得急调滇军 “救驾”,毛主席却率部直插云南,在昆明虚晃一枪后,神速渡过金沙江 —— 等国民党军追到江边,红军已在对岸烧了渡船。
展开剩余82%林彪当时是红一军团长,起初对这种 “兜圈子” 打法极为不满,甚至写信要求 “换指挥”。直到部队跳出包围圈,他才对着地图喃喃自语:“来回穿插,声东击西,换了我根本想不到。” 多年后,美国西点军校将四渡赤水列为 “最经典的运动战案例”,教官们对着沙盘推演无数次,结论始终是:“兵力、地形、时机缺一不可,换了任何人都难复制。”
二、打锦州:毛主席发 110 封电报逼林彪南下,一桌饭硬塞下两桌客人
1948 年秋,辽沈战役前夕,林彪一直纠结于先打长春还是锦州。他觉得长春守敌孤立,容易啃;但毛主席在西柏坡却急得拍桌子:“必须先打锦州,关上东北的大门!”
当时林彪给中央发电报,用 “准备了一桌饭,却来了两桌客人” 形容打锦州的风险 —— 他担心沈阳的廖耀湘兵团、葫芦岛的侯镜如兵团两面夹击。毛主席却看透了国民党军的弱点:卫立煌坐守沈阳不敢动,傅作义在华北自顾不暇,只要卡住锦州,东北敌军就是瓮中之鳖。从 1948 年 9 月 7 日到 10 月 15 日,毛主席给四野发了 110 封电报,有时一天连致三电,字字句句都是战略点拨:“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,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。”
最险的是 10 月 10 日,侯镜如兵团突破塔山防线,离锦州仅 30 里。林彪给中央发电报,语气犹豫:“准备调整部署。” 毛主席立刻回电:“再敢动摇,军法从事!” 同时急调程子华兵团死守塔山,那句 “塔山丢了,提头来见” 成了战场铁律。最终,当锦州城破时,廖耀湘兵团还在黑山打转,侯镜如兵团被挡在塔山之外 —— 毛主席算准了国民党军的协调效率,更算准了林彪的战术执行力。
多年后,林彪的秘书回忆:“林总打完锦州后,对着地图看了三天三夜,最后说‘主席这步棋,我当时就是想不通,现在懂了也晚了’。” 国民党将领杜聿明被俘后更感慨:“我们不是输给共军,是输给毛泽东一人。他敢在塔山摆死棋,换了任何一个指挥官都没这魄力。”
三、淮海战役:毛主席把粟裕的 “小淮海” 变成战略决战,60 万歼敌 80 万的奇迹
1948 年 11 月,粟裕向中央提出 “小淮海” 计划,目标是歼灭两淮地区的国民党军。毛主席看完电报,直接在地图上画了个圈:“扩大战役规模,让刘伯承、邓小平的中野配合,把黄百韬、黄维、杜聿明都包进去!”
这一决策让前线将领都捏了把汗。当时华野、中野加起来仅 60 万人,而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场有 80 万精锐,还有飞机坦克助阵。毛主席却算准了三点:一是国民党军派系矛盾深,邱清泉、李弥兵团见死不救;二是中原地区河流纵横,国民党军机械化部队施展不开;三是民心在共产党这边,500 万民工用小推车推来了弹药粮食。
战役打响后,毛主席的指挥更是神来之笔。当黄百韬兵团退守碾庄时,粟裕原本想速战速决,毛主席却发电报:“围而不打,让邱清泉、李弥来救,把敌人拖在徐州附近。” 同时让中野火速拿下宿县,切断徐蚌铁路 —— 这手 “关门打狗” 让蒋介石气得摔了茶杯:“毛泽东怎么知道我要把徐州部队撤到蚌埠?”
最绝的是围歼杜聿明集团时,毛主席突然下令暂停攻击,让部队休整 20 天。当时正值寒冬,国民党军缺粮少衣,空投物资大多落在解放军阵地,30 万大军冻饿而逃者不计其数。粟裕后来在回忆录里写:“主席这招‘饿敌’比强攻更厉害,我们当时都没想到要暂停进攻,还是主席看得远。”
国民党军将领刘峙被俘后说:“我们在南京开会,地图上划的防线固若金汤,可毛泽东根本不按常理出牌,他总能找到我们最薄弱的地方下刀子。” 美国记者白修德在淮海战场目睹 500 万民工支援解放军的场景,感慨道:“毛泽东的战略里,从来不止有军队,还有人心,这是任何军事教材都学不来的。”
四、统帅与名将的本质区别:毛主席下棋看全局,别人只算眼前一两步
叶剑英元帅曾说:“我们这些人打仗,是‘看菜吃饭’,有多少兵力打多大仗;主席打仗是‘按饭做菜’,他能把一盘散沙捏成拳头,把劣势变成优势。”
这种差距在长征时就显现出来。1932 年红军打赣州,周恩来作为苏区最高指挥,却坚持要听毛主席的意见。当时毛主席斩钉截铁地说:“绝对不能打,一打准输!” 因为他算准了赣州城墙高厚,红军没有重武器,强攻必败。但上级命令难违,红军打了一个月,伤亡 3000 多人也没拿下,最后还是毛主席冒雨赶到指挥部,用 “围点打援” 的计策解了围 —— 这仗让周恩来彻底服了:“只有按毛主席的打法才能赢。”
粟裕作为 “战术大师”,也对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心服口服。1947 年孟良崮战役,粟裕原本想围歼国民党军一个师,毛主席却指示:“放大胆子打,把张灵甫的整编 74 师拉出来打。” 当时 74 师是国民党军 “王牌中的王牌”,粟裕犹豫再三,最终还是按毛主席的部署,在孟良崮山区将其全歼。战后粟裕说:“主席让我们打 74 师,是看准了蒋介石的骄横,他算准了国民党军会来救,也算准了我们能挡住援军,这魄力我比不上。”
就连林彪这样桀骜不驯的将领,也在多次战役后不得不服。1949 年平津战役,毛主席下令先打张家口、新保安,卡住傅作义西逃的退路,林彪起初觉得 “应该先打北平”,但执行命令后才发现,毛主席这步棋让傅作义集团成了瓮中之鳖。后来林彪在四野干部会上说:“主席的战略,是从政治、经济、军事全局出发的,我们只看军事,不看政治,当然想不通。”
五、历史巨人的军事密码:跳出军事看军事,用哲学思维指挥战争
毛主席的军事天才,本质上是哲学思维的运用。他不是科班出身的军事家,却把《孙子兵法》“致人而不致于人” 的精髓用到了极致。四渡赤水时,他不是被动躲避敌军,而是主动调动敌军;打锦州时,他不是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,而是着眼于整个东北战局;淮海战役时,他不是单纯靠兵力取胜,而是把政治瓦解、民心向背都算进了战局。
这种思维高度,让后来者难以复制。1955 年授衔时,十大将之首的粟裕说:“我打了一辈子仗,最佩服的就是毛主席。他总能在最困难的时候找到出路,这种能力不是学来的,是天生的战略直觉。” 叶剑英元帅更直接:“毛主席的军事才能,前无古人后无来者,他打的仗,我们后来复盘多少次,都发现少了他那股‘气’,差了他那层‘悟’。”
美国军事史学家杜普伊在《武器和战争的演变》中写道:“毛泽东是把孙子兵法的精神吃透了的人,他用最简陋的武器,打出了最精妙的战略。他的军事思想不是教条,而是活的哲学,这让任何模仿者都只能学到皮毛。”
从井冈山的 “十六字诀” 到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,毛主席用一生证明:顶级的军事天才,从来不是技术层面的高手,而是能看透历史规律、把握人心向背、在混沌中找到破局点的战略大师。他打的仗,之所以别人复盘也打不出来股票买卖加杠杆操作,正因其中蕴含的不仅是军事智慧,更是对人性、对时局、对历史辩证法的深刻洞察 —— 这种境界,堪称独步古今。
发布于:安徽省
Powered by 股神策略服务中心_股票配资服务中心_平台配资股票中心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